端午雄黄酒与毛囊炎治疗的故事
端午佳节,各地风俗都要吃粽子,喝雄黄酒,门插艾草与菖浦。说到雄黄,也会联想到那个家喻户晓的的传说《白蛇传》。雄黄成了惹祸的根。为什么端午要喝雄黄酒呢?时令到了五月,被称为“恶月”或“百毒月”。
古人还把五月端午称作“卫生月”,是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大节日。这个季节,蛇虫出行,人们尤其易发皮肤病,如湿疹、荨麻疹、疔疮肿毒等,所以古人要洗药浴,并在药浴中加入雄黄。
雄黄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在《名医别录》、《唐本草》、《日华子本草》、《本草图经》都有记载。
辛,温;有毒。归肝、大肠经。
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用于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虫积腹痛,惊痫,疟疾。
含雄黄的中成药:七珍丸、小儿化毒散、小儿至宝丸、小儿惊风散、小儿清热片、牙痛一粒丸、牛黄至宝丸、牛黄抱龙丸、牛黄消炎片、牛黄清心丸、牛黄解毒丸(片)、牛黄镇惊丸、六应丸、安宫牛黄丸(散)、红灵散、医痫丸、局方至宝散、阿魏化痞膏、纯阳正气丸、珠黄吹喉散、梅花点舌丸、紫金锭、暑症片、痧药等。
现代临床上,用含有雄黄成份的四黄膏治毛囊炎,效果显著。毛囊炎是指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侵犯毛囊,而引起毛囊及毛囊周围组织的炎症。临床中医常根据其发生部位不同而加以命名,如发生于头部者称“发际疮”,发生于臀部者称“坐板疮”等。
毛囊炎多因体湿热太重、又外感毒邪,湿热毒邪相交,郁于肌肤而发病,或由于体虚汗出,擦破皮肤,感受毒邪而致。
尤其好发于有毛发及易摩擦的部位,如头、项、颈、臂及背部等处。
毛囊炎易反复发作,发于颈部者常有“脑后乱”之说。严重者可致疤痕秃发,称秃发性毛囊炎。该病发于胡须者称之为须疮。
毛囊炎可反复发作形成慢性毛囊炎,发生于头皮的可引起永久性脱发;发生于项部的,皮损呈乳头状增生或形成瘢痕硬节,不易治愈;毛囊炎向深部发展,可引起毛囊周围炎,称为疖,多发且反复发作的疖称为疖病,严重者可有淋巴结肿大、发热、头痛,甚至引起脓毒血症或败血症;如果挤压位于鼻、口唇部位的疖肿,可使病菌经血行进入颅内,引起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或脑脓肿,可导致死亡。所以也不可忽视。
中成药四黄膏的主要成份是大黄、雄黄、黄柏、硫黄。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痒、收敛、保护创面的作用,毛囊炎患者用来涂于患处,加上内服中成药六神丸、梅花点舌丹、六应丸等,清热解毒,事半功倍。
雄黄还能治疗带状疱疹
取雄黄粉50克,加入75%酒精毫升混合。每天搽敷2次,如疼痛剧烈,可在雄黄酊中加入2%普鲁卡因20毫升。疗程平均为5.8天。无副作用及后遗症。另有用雄黄5克,冰片0.5克,酒精毫升搽患部,每日4~6次,一般在搽药1~2次后疼痛减轻,水泡萎缩,红肿逐渐消退,以后自行脱皮而愈。这种外治法,较之西医输液或口服抗生素的方法要方便得多。
历史文章回顾
生发与白发的治疗流程
白发脱发必须多做头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joikp.com/wazlyy/7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