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MRIDSA的区别有哪些
CT属于密度成像,是通过X射线穿透人体后,因为人体不同组织密度不同,对射线的吸收率不同,通过后处理系统产生的密度差别的图像。射线对人体有一定害处。优点是检查速度快,密度分辨力好。
CT能清晰地显示血管走向及血管病变,对肿瘤的检查灵敏度高,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也较高,应用普遍。对颅内肿瘤、脓肿与肉芽肿、寄生虫病、外伤性血肿与脑损伤、脑梗塞与脑出血以及椎管内肿瘤与椎间盘脱出等病诊断效果好,诊断较为可靠。因此,脑的X线造影除脑血管造影仍用以诊断颅内动脉瘤、血管发育异常和脑血管闭塞以及了解脑瘤的供血动脉以外,其他如气脑、脑室造影等均已少用。螺旋CT扫描,可以获得比较精细和清晰的血管重建图像,即CTA,而且可以做到三维实时显示,有希望取代常规的脑血管造影。
CT对头颈部疾病的诊断也很有价值。例如,对眶内占位病变、鼻窦早期癌、中耳小胆指瘤、听骨破坏与脱位、内耳骨迷路的轻微破坏、耳先天发育异常以及鼻咽癌的早期发现等。但明显病变,X线平片已可确诊者则无需CT检查。
核磁共振检查简称磁共振,英文缩写是MRI,是临床常用影像诊断技术之一。核磁共振可多方位成像,分辨率高,尤其适用于神经系统及软组织疾病的检查诊断。核磁共振检查无辐射、无创伤,因而更适用于大范围人群的常规检查及儿童的检查。
MRI对人没有损伤,能获得脑和脊髓的立体图像,对心脏肿瘤、形态学及功能的诊断核磁共振成像优于CT,同时,核磁共振成像对肝脏、胰腺、肾上腺、前列腺、膀胱、直肠、子宫、阴道、骨、关节、肌肉等部位的检查优于CT。但它对肺部的检查不优于CT检查,费用相对昂贵。危重病人、带有心脏起搏器、义眼、体内留有金属物品以及不能配合者不能接受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磁共振(MRI)与X光和CT检查最大的不同在于检查过程中没有X线辐射,对机体的损害很小。主要用于发现软组织疾病,在骨科主要用于发现椎间盘病变、脊髓病变、半月板病变、炎性病变和出血性病变等。通过不同的处理技术能早期发现松质骨骨折如椎体骨折、骨盆骨折;早期发现炎性疾病如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骨结核、骨肿瘤等。MRI对血管方面的疾病灵敏度高。但是,MRI也有缺点:一是普通MRI检查费用相对较昂贵;二是每个部位检查时间较长。
DSA是做介入手术的时候用的,血管造影,数字剪影,图像显示血管走向,方便介入手术的进行。DSA在血管造影中这种技术应用已很普遍。其特点是图像清晰,分辨率高,对观察血管病变,血管狭窄的定位测量,诊断及介入治疗提供了真实的立体图像,为各种介入治疗提供了必备条件。主要适用于全身血管性疾病及肿瘤的检查及治疗。应用DSA进行介入治疗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主要应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瓣膜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DSA是动脉瘤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医院神经外科张世荣主任医师
陕西省神经介入委员会委员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会员西安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西安市医学会医疗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张世荣主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joikp.com/wacs/2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