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血池与胎盘囊肿超声区别
·胎盘囊肿(placentalcyst)认为是一类良性的胎盘继发性肿瘤,临床上约有10%~20%的胎盘合并囊肿,直径常在0.5~2cm之间,偶尔可大到8~10cm。
胎盘囊肿根据起源及部位可分为两类:(l)羊膜囊肿(amnioticcyst),位于胎盘胎儿面的羊膜和绒毛膜血管下,可靠近脐带附着处,常因羊膜皱褶粘连所形成,多单发,直径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囊内含黄色透明液体,有时可凝集并有出血,多不影响胎盘功能。(2)绒毛囊肿(chorioniccyst),常位于母体叶间隔绒毛膜端,故又称间隔囊肿(septalcyst),是胎盘组织中常见的小囊肿,多见于水肿的胎盘、糖尿病或母胎Rh型血型不合的胎盘,可能为胎盘叶间隔顶端缺血后液化囊性变形成。囊肿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数毫米至1cm大小,囊液多为无色透明或淡黄色液体,偶呈血性,一般对胎盘功能无不良影响。大多胎盘囊肿较小又多突向羊膜腔,故对胎盘无明显压迫,胎盘功能不受影响;不需做特殊处理。胎盘囊肿不是阴道分娩禁忌症,但体积较大的囊肿在分娩过程中存在发生破裂、出血风险,可适当放宽剖宫产手术指征。同时应注意妊娠期囊肿破裂,因其可引起胎盘局部出血,严重时甚至发生胎盘早剥,危及母儿安全,故需严密观察,一旦确诊胎盘早剥,应立即终止妊娠,娩出胎儿以控制子宫出血。临床诊断胎盘囊肿主要依靠超声检查,超声可以实时动态观察囊肿来源、大小、内部回声、囊肿周围血流情况。其声像图特点为:囊肿往往系单个,直径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边界清,有包膜回声,内呈均匀无回声区,透声好,囊壁及基底部无彩色超声多普勒信号;如合并囊壁出血时,囊肿内液区透声差;胎盘胎儿面囊肿向羊膜腔突出。胎盘囊肿应与下列胎盘肿物鉴别:1)胎盘静脉血池:是胎盘绒毛的合体滋养层细胞侵蚀溶解了邻近的蜕膜组织,形成了绒毛间隙,子宫螺旋小动脉开口于绒毛间隙,同时绒毛间隙还有子宫小静脉回流。超声图像显示胎盘实质中一较大的近圆形液性暗区,内见血流信号,多普勒超声可探及血流频谱。2)胎盘血管瘤:超声可见胎盘胎儿面圆形包块,有包膜,边界清,内呈低回声,回声不均,见网状或条索状回声,可探及血流信号。3)胎儿骶尾部脊膜膨出:位于胎儿脊柱两条平行光带中断处,此处囊性包块向背侧膨出,无血流显示,多伴有羊水过多。4)脐带囊肿:脐带的某一部分膨大,内见囊性无回声,囊壁菲薄、光滑整齐,囊肿向外突起,彩超显示囊内无血流信号,其旁边可见正常脐血管。靠近脐根部的脐带囊肿应注意与脐带内脐尿管囊肿鉴别。
胎盘血池(也称胎盘静脉池)在胎盘绒毛中心部分无绒毛处,胎盘实质中的较大的近圆形暗区,可见细密光点从侧壁流入暗区内,若范围大,将影响绒毛血流的交换。
胎盘受外力出血所致,出血少,血池小,而且不进展,可以观察。
如果出血量大,会影响宝宝的血供。
但一般没有其他的影响,注意孩子发育和分娩期间注意出血
胎盘内血池:
妊娠后期,胎盘实质内出现不规则无回声区,组织学检查内为母血、但此间隙内无绒毛,故称无绒毛间隙。无绒毛间隙为一种退行性变,直径为0.5—3.0cm,一般对胎儿生命不造成影响。若无绒毛间隙数量多或间隙较大时,由于淤积的大量血液不能进行氧交换,则可影响胎儿的发育,甚至威胁胎儿生命。
胎盘静脉池(也称血池maternalpool)在胎盘绒毛中心部分无绒毛处,胎盘实质中的较大的近园形暗区,可见细密光点快速从侧壁流入暗区内。若范围大,将影响绒毛血液的交换。
绒毛膜板下或胎盘实质内的无回声区(即胎盘囊肿)常见于栓塞及其后发生的纤维蛋白聚集所致。小范围存在不影响胎盘功能。
胎盘囊肿:可见于胎盘绒毛膜之下或胎盘之内,其病原学原因尚不清楚,病理多为良性。极少数情况下,位于脐带进入胎盘处附近的绒毛膜下囊肿可引起脐带收缩,导致宫内发育受限。超声易于显示囊肿,表现为沿胎盘表面的薄壁、无回声结构,无血流信号(图2)。
图2A箭头示孕24周时的源于胎盘绒毛膜表面的薄壁、无回声绒毛膜下囊肿,PL:胎盘,孕妇一般情况可。B为另一个胎儿孕35周时因脐带栓塞而宫内死亡后的胎盘标本,箭头示源于脐带起源处附近的分叶状胎盘表面绒毛膜下囊肿
转载请注明:http://www.joikp.com/wacs/6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