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之肺炎与肺脓肿
肺炎概述
一、分类:
1.按照解剖分类:
①大叶性肺炎:
病原体先在肺泡引起炎症,逐渐扩散导致部分肺段或整个肺段,肺叶发生病变。
主要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
胸片表现为肺叶或肺段的实变阴影。
②小叶性肺炎:
病原体经支气管入侵,引起各级支气管的病变,常继发于其他疾病。
主要病原体包括金葡菌,军团菌等。
胸片表现为沿着肺纹理分布的不规则斑片状阴影,边缘密度浅而模糊,无实变征象,肺下叶常受累。
③间质性肺炎:
以肺间质病变为主,呼吸道症状较轻,病变广泛时出现呼吸困难。
主要病原体为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等。
胸片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肺下部不规则阴影,可呈磨玻璃状,网格状,其间可有小片肺不张阴影。
2.按照患病环境分类:
①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医院外罹患的肺炎。
感染途径为空气吸入,血行传播,邻近感染部位蔓延,上呼吸道定植菌误吸。
常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最常见,约占50%),衣原体,支原体。流感嗜血杆菌,呼吸道病毒等。
②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医院内肺炎,医院未接受有创呼吸机通气,未处在潜伏期,且入院时间大于2d发生的肺炎。
感染途径为误吸胃肠道的定植菌,通过人工气道吸入环境中的致病菌引起。
常见致病菌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金葡菌。
二、临床表现:
1.症状:细菌性肺炎症状可轻可重。常见咳嗽,咳痰,发热,病变范围大可有呼吸困难,呼吸窘迫。
2.体征:早期无异常。肺实变时可有叩诊浊音,语颤增强,支气管呼吸音,湿性啰音等。
三、病原体的确定:
1.痰培养:为最常用的下呼吸道病原学标本。痰定量细菌培养浓度≥10的7次方cfu/ml,可认为是致病菌。≤10的4次方cfu/ml,可认为是污染菌。介于中间则需重复培养。
2.经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10的5次方cfu/ml可认为是致病菌。
3.防污染毛刷:≥10的3次方cfu/ml可认为是致病菌。
4.支气管肺泡灌洗:≥10的4次方cfu/ml可认为是致病菌。
5.经皮细针吸检和开胸肺活检:敏感性和特异性好,但创伤性大,少用。
6.血培养和胸腔积液培养。
四、评估:确诊肺炎后,符合1项主要标准或≥3项次要标准,可确诊为重症肺炎。
1.主要标准:
①需要进行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
②脓毒症休克经积极液体复苏后仍需要血管活性药物治疗。
2.次要标准:
①呼吸频率≥30次/min。
②氧合指数≤mmHg。
③多肺叶浸润。
④意识障碍和(或)定向障碍。
⑤血尿素氮≥7.14mmol/L。
⑥收缩压<90mmHg,需要积极的液体复苏。
肺炎链球菌肺炎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肺炎链球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有荚膜,有86个血清型,毒性最强的为3型,儿童多见6,14,19及23型。
2.肺炎链球菌不产生毒素,不引起组织坏死或形成空洞。
3.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多为大叶性肺炎,不累及支气管,易累及胸膜。
二、临床表现:
1.症状:青年人受凉,淋雨后出现高热,稽留热,咳嗽,咳铁锈色痰。
2.体征:急性病面容,口角唇边可见单纯疱疹。肺实变时可出现叩诊浊音,语颤增强并闻及支气管呼吸音。消散期可闻及湿啰音。
三、辅助检查:
1.外周血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多在80%以上,并有核左移。
2.痰涂片作革兰氏染色可见典型的革兰染色阳性,带荚膜的双球菌或链球菌。
3.胸部影像学可见大片炎症浸润阴影或实变影,可见支气管充气征,消散期可见假空洞征。
四、治疗:
1.首选青霉素。对青霉素过敏可用呼吸氟喹诺酮类,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多重耐药菌感染可用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或利奈唑胺。
2.支持疗法:禁用阿司匹林或其他解热药,防止过度出汗以及干扰热型。禁用抑制呼吸的中枢镇静药。
3.处理并发症。
葡萄球菌肺炎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金葡菌是化脓性感染的主要病因。葡球菌可分泌毒素和酶参与致病作用。近年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引起的院内感染有见报道。
二、临床表现:
1.症状:起病急骤,寒战高热,胸痛,咳脓性痰或脓血痰,毒血症明显。
2.体征:严重中毒症状与呼吸道症状不平行,可出现双肺散在性湿啰音。出现脓胸或气胸可出现相应体征。
三、辅助检查:
1.外周血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核左移。
2.胸部影像学检查可出现肺段或肺叶实变,可早期形成空洞,其中有单个或多发的液气囊腔。具有易变性。
四、治疗:常选用耐酶的半合成青霉素,如苯唑西林钠,头孢呋辛钠。对于MRSA可选用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或利奈唑胺。
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肺炎克雷伯杆菌是最常见的引起肺炎的革兰氏阴性菌。
2.肺炎克雷伯杆菌主要为内源性感染,即口咽部定植菌随分泌物误吸引起的。
二、临床表现:
1.症状:好发于醉酒,或是容易发生误吸的病人(如脑卒中患者)。起病急骤,咳嗽,咳砖红色痰。
2.体征:急性病容,呼吸困难,大叶性病变可见肺实变体征。
三、辅助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见大叶实变或小叶浸润和脓肿形成,可见蜂窝状脓肿。同时由于渗出物稠厚,比重高,可见水平间裂呈弧形下坠。
四、治疗:可选择β-内酰胺类药物,重症病人联合应用氨基糖苷类药物或喹诺酮类药物。抗生素使用频度较低地区可选用第一至三代头孢或广谱青霉素。在第三代头孢广泛使用的地区可使用碳青霉烯类。
军团菌肺炎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军团菌为需氧革兰氏阴性菌,广泛存在在自然界中,尤其是水体中。
2.军团菌的外膜蛋白,脂多糖和多种蛋白酶参与致病过程。
二、临床表现:
1.症状:肌痛,头痛,稽留热,咳嗽咳痰。
2.体征:急性病容,,可闻及湿啰音,或肺实变体征。
三、辅助检查:胸部影像学可见斑片状阴影或肺段实变,无空洞形成。
四、治疗:传统首选红霉素,重症加用利福平。目前推荐新大环内酯类药物和喹诺酮类药物。
肺炎支原体肺炎
一、临床表现:
1.症状:起病缓慢,严重咳嗽,但不咳痰或仅咳少量粘液痰。
2.体征:胸部体征不明显,与肺部病变程度不等。
二、辅助检查:
1.冷凝集素实验阳性,滴度逐渐升高有诊断价值。
2.胸部影像学呈现多种形态的浸润影。
三、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药物。不敏感者可选用呼吸氟喹诺酮类药物等。
病毒性肺炎
一、临床表现:
1.症状:起病较急,发热头痛等症状突出。常有咳嗽,但少咳痰。重症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发绀,ARDS等。
2.体征:常无明显胸部体征。
二、辅助检查:
1.外周血白细胞变化不定。
2.胸部影像学可见磨玻璃影,小结节病灶。
三、治疗:
1.对症治疗为主,必要时可氧疗。
2.必要时可采用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
肺脓肿
一、定义:多种病原体所引起的肺组织化脓性病变。特征为高热,咳嗽和咳大量脓臭痰,影像学可见肺实质内空洞形成或伴液平。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吸入性肺脓肿:
①最常见的肺脓肿类型。
②其中以厌氧菌感染引起的吸入性肺脓肿最常见。
③好发于右肺。仰卧位时好发于上叶后段或下叶背段(最常见);坐位时好发于下叶后基底段;右侧卧位时好发于上叶前段或后段。
2.继发性肺脓肿:
①最常继发于支气管扩张引起的继发感染。
②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金葡菌。
3.血源性肺脓肿:
①常继发于皮肤外伤,痈,疖引起的脓毒症。
②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金葡菌。
③多为两肺外野的多发性脓肿。
三、临床表现:
1.症状:发病一般较急,高热,咳嗽,咳大量脓臭痰,痰液静置后可分4层。
2.体征:与肺脓肿的大小和部位有关。
四、辅助检查:
1.急性肺脓肿白细胞可上升达20-30,中粒比例大大增加,核左移,可见中毒颗粒。
2.胸部影像学早期为大片浓密模糊的浸润影,晚期可有脓腔形成,可见气液平面。
五、鉴别诊断:
1.支气管扩张:支扩病程多较长,咳出的痰液静置后可分为3层。HRCT可见典型支扩表现。
2.空洞性肺结核:空洞形态不一,虫蚀样空洞。
3.肺鳞癌:可发生液性坏死,空洞壁较厚。一般无中毒症状。
4.肺囊肿继发感染:囊肿中有气液平面,四周炎症反应轻,无明显中毒症状和脓痰。
5.肺炎链球菌肺炎:假空洞征(由于肺部炎症浸润吸收速度较快导致)。
六、治疗:
1.抗生素治疗:一般疗程为6-8周或直至胸片示脓腔和炎症消失,仅有少量的残留纤维化。
①吸入性肺脓肿首选青霉素,次选甲硝唑,克林霉素(虽然主要是厌氧菌感染引起,但是不首选甲硝唑)。
②血源性肺脓肿可选用耐酶青霉素或头孢菌素。
③阿米巴肺脓肿首选甲硝唑。
2.脓液引流:引流的体位应使脓肿位于最高处。
3.手术治疗:
指证为:
①病程超过3个月,经内科治疗不缩小,或脓腔过大(>5cm)。
②大咯血内科治疗无效危及生命。
③伴有支气管胸膜瘘或脓胸经抽吸,引流,冲洗治疗不佳。
④支气管阻塞限制了气道引流。
END
糖霜Frost
转载请注明:http://www.joikp.com/wadwh/12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