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小视的致盲眼病沙眼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导致失明的主要疾病之一。
病因:病原体为沙眼衣原体,衣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可寄生于细胞内。沙眼通过直接接触或污染物间接传播,节肢昆虫也是传播媒介。易感危险因素包括不良的卫生条件、营养不良、酷热或沙尘气候。
临床表现:主要发生在学前和低年学龄儿童。一般起病缓慢,多为双眼发病,但轻重程度可有不等。沙眼衣原体感染后潜伏期5~14天。幼儿患沙眼后,症状隐匿,可自行缓解,不留后遗症。成人沙眼为亚急性或急性发病过程,早期即出现并发症。
急性期症状包括畏光、流泪、异物感,较多粘液或粘液脓性分泌物。可出现眼睑红肿,结膜明显充血,乳头增生,上下穹窿部结膜满布滤泡,可合并弥漫性角膜上皮炎及耳前淋巴结肿大。慢性期无明显不适,仅眼痒、异物感、干燥和烧灼感。结膜充血减轻,结膜污秽肥厚,同时有乳头及滤泡增生,病变以上穹窿及睑板上缘结膜显著,并可出现垂帘状的角膜血管翳。病变过程中,结膜的病变逐渐为结缔组织所取代,形成瘢痕。沙眼性角膜血管翳及睑结膜瘢痕为沙眼的特有体征。重复感染时,并发细菌感染时,刺激症状更重,且可出现视力减退。晚期发生睑内翻与倒睫、角膜混浊、实质性结膜干燥症、慢性泪囊炎等并发症,可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转载请注明:http://www.joikp.com/wadzz/15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