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民教授皮肤病辨治典型案例分享27

整理:张瑶指导:刘爱民

一般情况:患者女,29岁,郑州市人,年5月9日初诊。

主诉:面部出丘疹、粉刺、丘脓疱疹3月余。

治疗前照片

现病史:3月前频繁熬夜后,面部出红色丘疹、粉刺、丘脓疱疹。医院就诊,诊断为“痤疮”,服用中药汤剂和异维A酸胶囊治疗,未效。现症见:面部丘疹、粉刺、丘脓疱疹、结节,以额部、印堂和口周较密集。面部皮肤较油腻。纳眠可,月经量少,二便调。舌尖红,苔薄黄腻,脉弱。

诊断:西医诊断:迟发型痤疮

中医诊断:粉刺

证型:心脾湿热

治法:清心泻脾,除湿散结

初诊方药:

-6-10二诊:

药后大部分皮损消退,新出几个结节。舌尖红,苔薄白,脉细弱。初诊方减荆芥、法半夏,加干姜6g,浙贝母10g,连翘增为18g。21副,水煎服。治疗同前。-7-18三诊:仅余几个小丘疹,其余均已消退。舌尖红,苔薄白腻,脉细弱。调整方药如下:-8-7四诊:面部皮损全部消退,仅余少许褐色痘印。舌尖红,苔白腻厚,脉弱。调整方药如下:治疗后照片按语:本例患者为心脾湿热型痤疮。该患者面部丘疹、粉刺、丘脓疱疹,且以额部、印堂和口周较密集。按《素问·刺热篇》的面部分候脏腑法:额部候心;足阳明胃经挟口环唇,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主肌肉,脾湿淫,据此可知患者面部皮损与心脾相关;舌尖红,乃心肺有热,苔薄黄腻提示脾有湿热,故本病乃因心脾湿热上攻于面而发痤疮;平素月经量少,脉弱说明尚有气虚。故初诊治当清心泻脾,除湿解毒散结为主,辅以补气。荆芥味辛性微温,用以宣肺散邪,给热以出路;黄芩入上焦清肺热,黄连可走心、胃经,以清心火与中焦脾胃湿热;半夏、陈皮除湿健脾;连翘、赤芍、蒲公英、蜈蚣清热解毒散结;因尚有丘脓疱疹,加用紫花地丁增清热解毒,消散痈肿之效;党参甘平,补气而无助热之虑;甘草调和诸药,尚兼清热解毒。纵观全方,清心泻脾以治本,解毒散结以治标,标本同治,故半月皮损即大部消退。荆芥在《雷公炮制药性解》中记载:“味辛苦,性微温,无毒,入肺肝经。能发汗,去皮毛诸风,凉血热,疗痛痒诸疮。”刘爱民教授在临床治疗痤疮时亦常使用,用于宣肺透疹,合连翘更兼消疮之功,合黄芩、黄连等更可外散内清。二诊苔不腻,故去半夏;有新出结节,故连翘加量并加浙贝母以增强清热解毒散结功效;脉细弱,少加干姜以温护,防寒凉药伤胃。《长沙药解》对贝母记载:“味苦,微寒,入手太阴肺经。清金泻热,消郁破凝。”而浙贝母清热散结之功更优。三诊方药基本不变,面颊仅剩几个小丘疹,酌加桑白皮清肺热。四诊皮损消退,仅余痘印,舌苔腻,故加生薏苡仁、厚朴、炒苍术燥湿健脾,丹参活血消瘀,以善其后。并嘱咐患者注意日常饮食作息,保持良好心态。

刘爱民教授治疗痤疮的辨证思路与经验

痤疮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青春期男女,男多于女。亦有25岁以后发病者,临床称为迟发型痤疮,又称成人型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颜面及胸背部,皮损可见粉刺、丘疹、脓疱、结节或囊肿,并常伴有皮脂溢出,易反复发作。痤疮虽不影响身体健康,但具有一定的损容性,痤疮患者常承受着躯体和心理上的双重痛苦和压力,所以痤疮的治疗近年来也愈发受到重视。西医认为痤疮是一种多因性疾病,常见发病原因包括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微生物感染等,目前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外用溶粉刺和抗微生物药物,内服抗生素、维A酸类和性激素类药物,果酸治疗、光疗、激光、电疗、微波等。但使用上述一些外用药时易损伤皮肤屏障并易产生局部不良反应,口服药物亦有不少副作用。而中医药在痤疮治疗中疗效好,副作用少,故更具优势,近年来受到广大患者欢迎。

刘爱民教授从事中医临床40余年,在运用中医药治疗痤疮方面有着丰富经验与独特认识。痤疮一般多从肺治,但刘爱民教授认为痤疮的病因病机十分复杂,涉及五脏六腑,《素问·咳论》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刘爱民教授则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生痤疮,非独肺也。”故临床诊疗本病必须要具备整体观,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相结合,精准用药,方能获得佳效。除教材上所列举的肺经风热、肠胃湿热、痰湿瘀滞三种证型外,刘爱民教授还根据临床实践归纳出以下几个证型:①肺热脾湿型,治疗当燥湿健脾,清肺解毒,方以平胃散合枇杷清肺饮加减。用药不宜过于苦寒,时记顾护脾胃;②肝经郁热型,治当疏肝解郁,方以丹栀逍遥散加减。此证型皮损常于经前增多,压力大,易怒;③阴虚火旺型,可滋阴清热散结,方以二至丸合知柏地黄丸加减。患者多形体瘦削,脉细,舌苔薄少;④寒热错杂之上热下寒型,治当清上温下,黄连汤或半夏泻心汤加减。本证常为脾胃或整体虚寒而肺独有热,用药亦不可过于苦寒;⑤寒热错杂之肝热脾寒型,常清肝温脾,方选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或丹栀逍遥散合理中丸加减;⑥毒热壅面,则清泻三焦实热,防风通圣散加减。青壮年较多,本证纯属实热,径可辛散清泻。临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辨证应用,常获佳效。

除整体辨证外,刘爱民教授在治疗痤疮的临床实践中,亦注重局部辨证。《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行于面而走空窍。”人体有六条阳经在面部分布,十二经脉都与面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面部五官都有脏腑经脉的分属。而面部脏腑经脉的分属,对于好发于面部的痤疮的中医辨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部位辨证上除根据《素问·刺热篇》面部分候脏腑法:左颊候肝,右颊候肺,额部候心外,刘爱民教授也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耳前或下颌角皮损属肝胆经,口周皮损属脾胃,两颊统属肺。这种面部经络脏腑分属方法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根据长期的临床研究进行的创新,对于面部痤疮辨别病变的脏腑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刘爱民教授在临证中对于中药的使用也颇具特色,常用柴胡,栀子,丹皮清肝经郁热;桑白皮、枇杷叶、黄芩清肺热;黄连清心与脾胃热。在皮损用药方面,一般丘疹、结节常加连翘、蒲公英、赤芍、蜈蚣、浙贝清热解毒散结;丘脓疱疹、脓疱可加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消痈。如此多角度考虑,精准辨证,再配合我科中医特色外治疗法,火针引热解毒,消肿止痛;中药石膏倒膜凉血解毒,散结消肿,两者共用再配合以红蓝光,中西医结合,内外兼治,常能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疗效,解除广大患者困扰。

刘爱民

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

个人简介:

刘爱民

二级教授

主任中医师

医学博士

博士研究生导师

河南省名中医

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

河南省干部保健局特聘专家

医院皮肤科名誉主任

河南中医药大学皮肤性病研究所所长

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常委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副会长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中医美容分会副会长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皮肤性病分会副会长

河南省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主任委员

世中联中药养颜分会副理事长

日本九州大学皮肤科访问学者

近期精彩文章选读(点击查看)

刘爱民教授皮肤病辨治典型案例分享(26)——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1例

刘爱民教授皮肤病辨治典型案例分享(25)——雄激素性脱发一例

刘爱民教授皮肤病辨治典型案例分享(24)——寒冷性荨麻疹一例

刘爱民教授皮肤病辨治典型案例分享(23)——面部皮炎1例

大快朵颐,当心荨麻疹

刘爱民教授皮肤病辨治典型案例分享(22)——玫瑰糠疹1例

刘爱民教授皮肤病辨治典型案例分享(21)——宣通化痰,清热散瘀法治疗扁平疣一例

皮肤科医生的第三只眼:“皮肤镜”——医院引进皮肤镜图像处理工作站

刘爱民教授皮肤病辨治典型案例分享(20)

皮肤外科专科门诊开诊啦

无痛“冰点”脱毛-让我们这个夏季不再“毛手毛脚”

治疗白癜风的利器——自体表皮移植

刘爱民教授皮肤病辨治典型案例分享(19)

长摁

转载请注明:http://www.joikp.com/wazlyy/111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