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笔记年12月15日

↓《让无声的世界充满色彩》上海中医院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医院

↓《退休不褪色,永远跟党走》医院

第篇“讲述身边的党建故事”(89)

让无声的世界充满色彩

杨璐瑜

上海中医院行政四党支部财务处

点击上方右侧图标即可收听

每一个生命的降临都充满着无数的未知和期盼,有的人一出生就有着幸福美满的家庭和健康的体魄,也有的人一出生就伴随着先天缺陷,还有的人在生活中遭受了某种创伤而身患残疾。种种的不幸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讲都是一道晴天霹雳,它的到来打破了原本美好的生活节奏,甚至让原本就不太富裕的生活雪上加霜。今天,就让我们来听听那些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不幸却又坚强的聋哑人的就医故事。每个周一下午,医院门诊二楼,总有那么一群悄无声息却又聊得热火朝天的聋哑人在那儿“聚会”。为什么他们会将“聚会”医院呢?这让第一次做“助聋门诊”志愿者的我有些疑惑。当我和同事怀着忐忑的心情准时出现在助聋门诊的候诊区时,就看到许多聋哑患者在那用双手快速交流着,聊得非常欢喜。在他们的人群中,还有一位志愿者老师也用熟练的手语同他们一起聊天,医院与患者之间的距离,让这些聋哑患者多了一份亲切感,也让我们不会手语的志愿者心中多了一份踏实感。之后,在与志愿者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其实这些聋哑患者之间并非全都认识,他们只是在自己看完病后,自愿留下来帮助其他聋哑患者,将他们自己亲身的经验或经历传达给他们,让他们在就医过程中多一些方便,也为他们在治病过程中加油鼓劲。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了病友,成了这样一群会在周一下午如约而至聚集医院助聋门诊的聋哑患者。那天下午,有位聋哑老大爷第一次来到助聋门诊,对整个就医流程都不熟悉。他在同医生交流后,被告知还需要去抽血化验做超声检查,并且还要到中医外科再就诊。于是他开始焦虑不安了,可能他觉得在接下来的检查和就医过程中会有许多的不便。就在这时,我们会手语的志愿者老师立刻上前拍了拍这位大爷的肩,给他做了个手势,这位大爷皱紧的眉头立刻松开了。原来志愿者老师和他说:“请您放心,我们会有志愿者陪您去就诊,我们会帮助你完成所有检查和就诊,请您安心。”于是,就轮到我们上场了,我先帮这位大爷去挂了号,然后陪他去了化验室等地方做检查。虽然我不会手语,但我用文字与大爷交流,大爷显得格外舒心,不停地谢谢我们,多亏了我们的帮助,能让他的就医过程如此顺利。在我的陪同结束后,那位会手语的志愿者老师又带这位大爷去了中医外科就诊。结束了整个就医过程的老大爷回到助聋门诊后,和其他聋哑患者开心地聊起了天,他们都不着急回家,而是在这里互相交流着医院的就医经历。虽然我看不懂他们的手语内容,但从他们的表情上不难看出,他们对我们的服务很满意,还不时向我们竖起大拇指。这让第一次来到助聋门诊做志愿者的我倍感荣幸,能得到他们的夸奖是对我工作最大的肯定,让我有了更大的信心,在日后的志愿者工作中,更加努力地为这些无声的患者提供更周到的服务。这个下午是忙碌的,是开心的,我们从互不相识、不能交流,到最后大家在一起“谈”笑风声。聋哑患者教了我们几个简单的日常手语,我们也帮助了他们顺利地完成就诊。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在最后告别时,大家都十分不舍,那些聋哑患者都互相约定下次就诊再聚,我则在心中默许,愿他们早日康复,医院外面真正的聚会。中医院为解决聋哑患者就医难、就中医更难的难题,于年10月28日开设的。自开设以来,患者络绎不绝,很多都是患者“手手相传”。医院中医助聋门诊的好名声也早已在聋哑人士之间遍地开花,大家对医院志愿者也赞扬有加。这是医生和行政四支部的所有党员志愿者们共同努力的成果,我们将继续坚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担负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社会责任,全心全意为聋哑患者服务。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外来志愿者无法到位,行政四支部完全承担了助聋门诊的全部志愿者工作,行政医院财务第一线,平时工作繁忙,但他们始终将聋哑患者的健康问题摆在首位,贴心周到地帮助他们解决就医困难,让他们的无声世界里也能充满绚丽的色彩,为他们的平凡人生增添更多的幸福。编辑:王华宁编审:施春景第篇“讲述身边的党建故事”(90)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余希

医院第五党总支

“无论您走到哪里,都是遍地阳光。”“我们每一次成长,都有您保驾护航……”近日,医院骨科全体医护人员为科室元老李小如教授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

李小如教授是湖南省骨外科知名专家,医院原大外科主任、外科学教研室主任、中华骨科学会湖南分会委员。在脊柱外科及股骨颈骨折、晚期股骨头坏死诊治方面造诣颇深。

为了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和陪伴生病的妻子,他决定停下门诊。科里的同事们自发组织了这场座谈会,看到全科人簇拥在一起,李老开心得像个孩子。已是“80后”的他,身板依然健朗,笑容依然灿烂。对待生活,他张弛有度、进退自如;对待事业,他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对待他人,他宽厚仁慈,如沐春风。他就是这样,不疾不徐地,把日子过成了一首首诗,给后辈们春风化雨般的润泽。

传承湘雅,如琢如磨育英才

今年是李老从医的第58个年头,近一个甲子的峥嵘岁月。李老的父亲一辈子行医治病,言传身教;大哥、二哥、姐姐均是医学院毕业;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李小如成了医学世家中的重要一员。

也许当初谈不上多大的雄心壮志,既然选择,就无怨无悔地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到极致。湘雅医学院毕业后,医院上班。那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从实习医生干起,当了17年经治医生,他毫无怨言,沉下心慢慢打磨自己的学术和技艺。

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认真教好每一位学生,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醉心本分,无问西东。渐渐地,李小如在专业上有了建树,成了主任医师和教授。他不仅传播知识,更竭尽全力地传承和发扬湘雅精神——公勇勤慎、诚爱谦廉。

在他心里,骨科成长起来的年轻医生和学生们都像他的孩子一样。骨科现任主任吴松教授勤勉上进极有天赋,说起他来李老赞不绝口:“他不但钻研自己的专业,还能够触类旁通。而且作为家长带好头,我们骨科有三名医生的孩子都被保送上了清华北大,这样的学习氛围很好。”也有的孩子“比较贪玩”,李老亦很关爱,教导大家要团结一心共同进步。

驰援非洲,如切如磋传大爱

和许多湘雅人一样,李老的一生与湘雅结下了不解之缘。60多年的光阴,他把自己宝贵的青春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这片他挚爱的热土,从青丝到白发,从学生到专家。湘雅则以其宽阔的视野和广博的胸襟,培养了他,也成就了他。

~年,李小如参加了湖南省第四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在一个叫罗帝风克的小山村,医疗队员们驻扎了整整两年时间。当地药品短缺,医疗设备简陋,生活条件也十分艰苦。3名外科医生互相帮助,既做主刀也做助手,还一起承担护理任务。

他们刚到非洲不久,遇到一个阴囊囊肿的患者。患者的囊肿已有篮球那么大,肠子也掉到阴囊里。通过协作,他们不但为患者切除了囊肿,还进行了完美修补。“中国医生”的高超技艺在当地引起轰动,很多医院来找他们看病。他们离开非洲之前,当地政府组织民众举办了盛大的欢送文艺汇演。

李小如深刻地感受到在异国他乡作为中国“医疗外交官”的责任和自豪。援非期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奉献三院,如履如临为患者

年,李小如去美国耶鲁医学院学习同种异体骨移植。回国后,他领衔成立了骨移植实验室,开展骨缺损临床修复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发表了高质量的论文,奠定了李小如及其团队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

年,原湖南医科医院(即医院)。一纸调令,李小如作为骨科业务骨干来到一片荒芜之地。他还记得第一次赶到新单位上班,坐车到了桐梓坡路,路的尽头是茅草丛生的荒山。没有患者,没有床位,甚至没有通水,没有通电。

李小如和另外4名医生一道,从零开始,组建新的骨科。第一台手术做的是一位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李小如采用经皮穿针固定,不开刀完成了手术。长期实践中,他发明了一种新的器械,在手术拉钩上安装一个小灯泡,这样不需要无影灯也有清晰的手术视野。以前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的手术,缩减至40多分钟全部完成。

学生詹瑞森说李老师是一位“无为、无私、无我”的慈祥长者,他无为而治,热忱地尊重和推崇年轻人,给他们机会。有一位柳姓工程师,因严重的颈椎病面临瘫痪住院手术。李老师“放手不放眼”,鼓励学生动手,完成了这次手术,医院第一台脊椎后路手术。

李小如带领一批批年轻人开拓进取,骨科陆续开展人工关节置换、骨肌瓣移植、同种异体移植等各类手术。如今医院骨科有30多名医生40多名护士,脊柱、创伤、关节三个亚专科快速发展,学科发展和人才队伍日益稳定。李老说:“患者的认可,是我们医生最大的成功。”

李小如教授和许多老一辈专家学者一样,他们一生勤勉,吃苦耐劳,他们平凡而坚韧,敦厚而忠诚。他们看似刻板木讷的生活外表下,藏着纯净而可爱的灵魂。

正是有李小如教授这样一代代学人的积累和奉献,才有了我们今日各行各业的多姿多彩。老一辈专家们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工匠精神永远激励我们。

编辑:王华宁编审:施春景第篇“讲述身边的党建故事”(91)

退休不褪色,永远跟党走

曾峰

医院离退休第一党支部书记、退管科科长

医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在全面开展,医院离退休党员也积极参与主题教育,老党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退休不褪色,永远跟党走”的誓言,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余热,永做合格的共产党员。王月兰同志生于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代人,同时也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在医院离退休党支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座谈会上,王月兰说,她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从小就接受的是党和国家的教育和培养,成长的每一步都与祖国母亲紧紧相连。亲眼目睹了我们的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见证了我们的祖国由一穷二白发展到今天的繁荣昌盛,她们这一代老前辈通过自身的成长经历,最深的感触就是,这些伟大的成就,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亿万人民经历了千辛万苦奋斗出来的。王月兰同志已近70岁了。她下过乡,当过小学老师,医院人事科工作。多年来,工作岗位变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无论到哪里,她都始终牢记入党宣誓时说过的话,想的都是怎样努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怎样做好一个党员该做的事,人退休了,思想不能退休,要时刻坚定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挥余热,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来报答党和国家的培养。虽然王月兰同志退休了,医院做点什么,在做好家务、管好子女之余,她利用晚上或空闲时间,用了3个月的时间精心绣制了一幅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十一”国庆节的前一天,正好是国家的烈士纪念日,王月兰同志怀着激动的心情,医院,表达一个普通党员、退休职工对革命先烈的纪念,对祖国70岁生日的祝福。王月兰同志说:“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我们新疆昌吉,特别是医院,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楼高了,人才多了,医疗设备一再更新,医疗技术、服务水平都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在自治州医疗领域内填补了众多空白,创建了许多第一,医院的离退休职工,我无比骄傲自豪。”医院的发展,这些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发展变化离不开党的领导,也离不开我们离退休老前辈、医院人的拼搏与奉献。孙泰超主任、吴珍玲大夫、董效贞大夫……他们都是建院早期,响应祖国建设大西北的号召,来到条件艰苦的新疆昌吉,为建院铺麦草睡地铺,为了边疆的建设无怨无悔,还有众多的老护师前辈们,在艰苦的建院初期,抬煤、架火、掏灰,护理患者细致周到,从不叫苦叫累……现在他们虽已80多岁高龄了,只要人在新疆,医院的活动从不缺席,退休后仍发挥余热,医院的各项活动。正是有这样的好党员,好前辈,有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医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我们在职党员干部,我们要饮水思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榜样,永葆党员的政治本色,为医院的发展添砖加瓦。编辑:王华宁编审:施春景欢迎投稿wscjh06

.

转载请注明:http://www.joikp.com/wazlyy/118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