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脂腺三大肿瘤详解和鉴别
一、皮脂腺癌
组织病理学:
皮脂细胞分化是皮脂腺肿瘤(包括皮脂腺癌)的必要条件,其特征是胞质多泡、透明,并经常伴有扇贝状核。它必须与简单的透明性细胞质区别开来,透明性细胞质是一种在其他几个谱系的皮肤肿瘤中相对常见的变化。皮脂腺癌通常表现为非典型多边形细胞组成的小叶,带有纤维血管间质。肿瘤细胞巢的中央部分可能坏死,形成粉刺生长模式。高分化肿瘤细胞胞质丰富,卵圆形囊状核,核仁明显;核分裂在数量上多少不一。分化较差的皮脂腺癌表现出高的核浆比、核多形性、明显的核仁、活跃的核分裂(有时具有非典型核分裂)以及嗜双色或嗜碱性细胞质。细胞内液泡有时在分化较低的病变中不明显。在眼睑出现的低分化肿瘤中,泡状细胞质可能是皮脂腺分化的唯一证据。在这种情况下,泡状细胞质的出现是有用的线索。
已经为皮脂腺癌提出了基于生长模式的组织学分级系统。具有边界清楚、肿瘤小叶为大小较相等的细胞的为一级;那些具有浸润型或融合细胞群的界限清晰的巢的为二级;而那些具有高级别侵袭性生长或髓片状模式的为三级。有证据表明分级与预后相关。
在60%累及眼睑病例和40%累及结膜病例中可见上皮内成分,类似于鳞状鳞状上皮癌或乳腺Paget病,完全替换先前存在的皮脂腺单位是很常见的,这两个发现是诊断的有用线索。表皮内生长在眼外部位少见。所谓的皮脂腺原位癌偶尔侵犯表皮(但不侵犯皮脂腺)的例子已经有报道,少数眼外皮脂腺癌伴有明显的真性鳞状上皮异型增生(日光性角化病和鳞状细胞原位癌)也曾被报道。
皮脂腺癌的亚型可以模仿其他皮肤肿瘤。腺样皮脂腺癌由胞质少的小细胞组成,并经常在细胞巢的外周显示出核栅栏状,它通常表现出III级生长模式,明显的皮脂细胞成分稀少且难以识别。鳞状皮脂腺癌表现出明显的鳞状上皮化生,通常形成角化珠;一些例子还可能显示梭形细胞区域,产生肉瘤样外观。皮脂腺癌的其他例子可能显示出神经内分泌样的类器官生长模式,与类癌肿瘤的模式相似,并有肌上皮分化的报道病例。使用术语“皮脂腺分泌性癌”已经描述了一种皮脂腺癌的形式,该皮脂腺癌还另外表现出部分大汗腺分泌的分化。皮脂腺癌对pankeratin,EMA(上皮膜抗原),p40和p63具有免疫反应性。EMA能标记出空泡化的细胞,就和脂蛋白和周脂蛋白家族中的其他蛋白质进行免疫染色一样。已报道皮脂腺癌对CD10,DOG1,KIT(CD)和XIIIa因子阳性。
二、皮脂瘤
定义:
皮脂瘤是一种良性皮肤附属器肿瘤,表现出皮脂腺细胞样分化。它的特征是多个小叶和微囊,并且主要由未成熟的皮脂腺细胞与偶尔成熟皮脂细胞混合而成。
组织病理学:
皮脂瘤由大小不等的界限清晰的细胞小叶组成。它位于真皮网状层。该肿瘤可能含有导管样结构和含有分泌物的囊性区域。很少与表皮相连。嗜酸性角质物质通常在衬覆在导管和囊肿内,如在正常皮脂管中所见。从细胞学上讲,这种肿瘤主要由具有平淡核特征的小的单形基底细胞组成,并与杂乱分布的成熟皮脂腺细胞混合。皮脂腺细胞具有丰富的空泡细胞质,卵形核和扇形核。核分裂可能在不成熟的区域很常见,但是未见不典型的核分裂象和坏死。周围由致密的嗜酸性结缔组织组成。在肿瘤小叶和间质之间未见收缩间隙。在皮脂瘤中,已经描述了多种生长方式,有时甚至在同一肿瘤中也是如此。它们包括网格状、筛状和腺样。
三、皮脂腺腺瘤
定义:
皮脂腺瘤(Sebaceousadenoma)是一种良性肿瘤,主要由分化完全的皮脂细胞和基底样上皮细胞组成。
组织病理学:
这种界限清晰的肿瘤由小叶状成熟皮脂细胞巢组成,巢周边有不同程度的基底细胞,可含有正常皮脂腺。空泡化的皮脂细胞比基底样细胞多,并且可能是某些区域仅有的成份。皮脂腺瘤通常与表皮相连,表皮可能被角蛋白和细胞碎片覆盖。
鉴别诊断:皮脂腺瘤的主要鉴别诊断是皮脂腺增生,其中皮脂腺细胞呈小叶状排列在与表皮相连的中央毛囊周围,但皮脂腺增生显示增生的皮脂腺小叶与中央毛囊之间有明确的联系,而皮脂腺瘤没有。皮脂腺瘤是一种良性结节性病变,由基底细胞和空泡状的皮脂细胞组成。皮脂腺瘤和皮脂腺增生之间可能存在明显的形态学重叠。
总结
山东张福志请我喝杯咖啡。
转载请注明:http://www.joikp.com/wazlyy/13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