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案赏析马有度教授论治阴囊潮湿验案

马有度教授论治阴囊潮湿验案

彭某某,男,49岁,年4月20日初诊。曾于年2月7日因阴囊潮湿延请著名中医学家马有度教授就诊,当时除阴囊潮湿外,尚见大便不畅,舌淡苔白,脉细缓,马老用六味地黄丸合柴芍龙牡汤加肉苁蓉,5剂而愈。医院口服清热除湿剂无效。近来又见阴囊潮湿已有半月,失眠,午后头昏,二便调,平素食牛奶和小面后易致腹泻,舌淡苔白,脉沉缓。诊为脾肾不足,水湿下注之证,仍选六味地黄丸合柴芍龙牡汤加减:熟地30g,山药30g,山茱萸20g,丹皮12g,茯苓15g,泽泻15g,柴胡15g,白芍15g,煅龙牡各30g,太子参30g,炒白术15g,大枣10g,炙甘草10g。5剂,每日1剂,水煎服。后电话随访,病已痊。

按:阴囊潮湿乃阴汗也,一般认为多因下焦湿热郁蒸所致。然考此患,平素食牛奶和小面后易致腹泻,且有舌淡苔白、脉沉缓之征,虑其有脾肾不足之虞,脾肾不足,水湿不化,则循肝经下注于阴囊而成阴汗。4年前从脾肾着手,5剂而愈。今证与前无异,故仍用六味地黄丸合柴芍龙牡汤加减治之。方中六味地黄丸补肾,柴胡、白芍养血疏肝;煅龙骨、煅牡蛎重镇安神、收敛固摄,既可安神,又可敛汗;泽泻在六味地黄丸中利湿泄浊,然《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中载其“退阴汗而止虚烦”;太子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君子齐备,合用大枣,则共奏益气健脾之功。诸药合用,脾肾得调,水湿得化,方药对证,故阴囊潮湿戛然而止,失眠头晕等他症也随之隐没。

作者简介:

黄宗菊,医院副主任中医师,名老中医马有度教授传承工作室弟子;

黄学宽,重庆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马有度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

黄宗菊医师在每月一次的传承活动中作验案交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oikp.com/wazlyy/136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