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影像ldquo肝包虫病r

白癜风的影响 http://m.39.net/baidianfeng/bdfby/wh/
肝包虫病

肝包虫病(hepaticechinococcosis)是地方性寄生虫病,起病隐匿,临床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流行于我国新疆、甘肃等西部地区。人体是包虫囊肿的中间宿主。虽然包虫病广泛流行于畜牧业发达地区,但由于经济的发展、交通的发达、人口的流动等因素,国内非流行地区也可以见到散在病例。

(1)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年龄20~30岁多见,初期无明显症状,囊肿增大后上腹部出现包块。

(2)囊肿压迫肺可出现咳嗽,压迫胃可出现恶性、呕吐,压迫胆道出现黄疸,压迫门静脉引起腹水、脾大。

(3)腹部检查可扪及肝大或肿块。

(4)实验室检查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补体结合试验阳性。

(1)病灶呈类圆形,单发或多发,边缘光滑锐利,囊壁薄,周围肝实质无充血水肿。

(2)病灶内可见纤维间隔,多囊者常表现为母囊内充有大小不等的子囊,或者是母囊周边可见大小相近的子囊,MRI能显示纤维间隔及多房性这是肝包虫病的特征性表现,部分病变可见钙化。

(3)病灶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纤维间隔呈低信号(图1)。增强扫描病灶,包膜及纤维间隔可明显强化(图1)。部分单囊病变包膜可强化或不强化(图2)。

(4)钙化在T1WI及T2WI上呈低信号,但敏感性较CT差。

图1肝包虫病

A.轴位T1WI;B.轴位T2WI;C.轴位动脉期;D.轴位静脉期;E.轴位延时期。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灶,其内可见分隔,动态增强示病灶分隔在静脉期及延时期强化

图2肝包虫病

A.轴位T1WI;B.轴位T2WI;C.轴位增强扫描。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边缘光滑锐利,囊壁薄;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

1.诊断依据结合流行病学病史,临床资料及血清学检查,MRI能显示纤维间隔及多房性(肝包虫病的特征性表现),再结合CT检查,对此病的诊断不难。

2.鉴别诊断

(1)肝囊肿:肝囊肿在T2WI无低信号的囊壁及纤维间隔,且肝包虫实验阴性。

(2)肝癌囊性变:肝癌囊性变液化坏死呈长T1、长T2改变,壁厚薄不均,且不连续,瘤周有水肿灶,有时可见下腔静脉、肝静脉及门静脉内瘤栓形成。

(3)肝脓肿:囊壁较厚,DWI上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

美编:影像三人行 欢迎转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影像三人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joikp.com/wahl/129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