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病例小黑板上皮样血管瘤组
小于大夫每月都会随访到不少阳性病例,索性整理在《确诊病例小黑板》上,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大家喜欢。文章的最后,可能会有一两道思考题,尝试去寻找答案,定会有更多收获哦,欢迎留言给出您的理解和答案,一同进步!
首先,让我们一同回顾一下这份病例~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5岁,发现左颞部肿物3年,自觉不适数月就诊,体格检查:左颞部可见一肿物,膨出于体表,局部肤色有改变,无破溃,与周边组织界限清晰。既往史:20余年前行面部肿物手术,术后病理回报为嗜酸细胞性肉芽肿,10余年前发现双耳后肿物,行放疗后消失。
行超声检查,提示左侧颞部紧邻皮下可见混合回声,范围约4.5×4.0×0.8cm,外形欠规则,与周围组织边界欠清,内可见小无回声区,呈散在片状分布,局部探头加压似可见部分内容物流动,而其周围则为不均的高、等及低回声。CDFI显示混合回声内部可见少量血流信号。
图1-2:二维超声显示左侧颞部可见混合回声,内可见散在分布的小无回声区。
图3:CDFI显示左侧颞部病灶内可见少量血流信号。
随后,外科给予手术处理,术后病理回报:
(左颞皮下肿物)考虑为上皮样血管瘤
1、上皮样血管瘤,它是一种肿瘤性病变?还是一种反应性病变呢?
可先自行思考答案,然后再翻到本图文的,参看小于大夫的解析~
小黑板慢性腭扁桃体炎
小黑板第二鳃裂囊肿II型
小黑板腱鞘囊肿伴出血及肉芽肿
小黑板子宫内膜异位症
小黑板单发性骨软骨瘤
小黑板甲状腺未分化癌
小黑板浆细胞性乳腺炎
小黑板软骨肉瘤
小黑板软组织异物合并感染
小黑板新鲜的软组织异物
小黑板黏液样脂肪肉瘤
小黑板原发性甲状腺滤泡性淋巴瘤
小黑板囊性淋巴管瘤
小黑板乳腺硬化性腺病
小黑板乳腺叶状肿瘤
小黑板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小黑板掌纤维瘤病
小黑板男性乳腺发育
小黑板纤维性囊性乳腺病
小黑板膀胱非浸润性乳头状癌
小黑板腱鞘纤维瘤
小黑板毛发平滑肌瘤
小黑板乳腺浸润性小叶癌
小黑板乳腺管状腺瘤
小黑板乳腺泌乳腺瘤
小黑板淋巴细胞性乳腺炎
小黑板乳腺癌肾转移
小黑板乳腺结节型腺病
小黑板乳腺腺病瘤
小黑板乳腺黏液癌
小黑板脂溢性角化病
小黑板胃肠道间质瘤合并肠套叠
小黑板涎腺良性淋巴上皮病
小黑板具有大汗腺特征的浸润性癌
小黑板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
小黑板高位隐睾伴精原细胞瘤
小黑板脂溢性角化病2
小黑板伴有髓样癌特征的乳腺癌
小黑板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
小黑板甲状腺髓样癌
小黑板角化棘皮瘤
小黑板毛母质瘤钙化上皮瘤
小黑板胆固醇性息肉解析
小黑板背部弹力纤维瘤解析
小黑板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解析2
小黑板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解析
小黑板前列腺脓肿解析
小黑板肌间血管脂肪瘤解析
小黑板脂肪肉瘤解析
小黑板纤维脂肪瘤部分疝出解析
小黑板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解析
小黑板胆囊腺癌中分化型解析
小黑板胆囊管状腺瘤解析
小黑板旺炽性囊性-腺性膀胱炎解析
小黑板真皮纤维瘤解析
小黑板涎腺黏液表皮样癌解析
小黑板血管脂肪错构瘤解析
小黑板一例特殊的胃印戒细胞癌解析
小黑板痛风结节解析
小黑板弥漫型腱鞘巨细胞瘤解析
小黑板“梭形细胞肉瘤”解析
小黑板舌根部腺样囊性癌解析
小黑板阴茎疣状鳞状细胞癌解析
小黑板子宫巨大平滑肌瘤黏液样变解析
小黑板胆囊腺肌增生症弥漫型解析
小黑板颈外静脉Masson瘤解析
小黑板纤维性囊性乳腺病解析
小黑板乳腺叶状肿瘤解析
小黑板桥本氏甲状腺炎解析
小黑板亚急性甲状腺炎解析
小黑板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解析
小黑板乳腺复杂性旺炽性腺病解析
小黑板甲状腺Hürthle细胞腺瘤解析
小黑板甲状腺乳头状癌解析
小黑板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解析
小黑板小肝癌解析
小黑板乳腺黏液癌解析
小黑板肝内胆管细胞癌肝内转移解析
小黑板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解析
小黑板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解析
小黑板大相径庭的两枚乳腺结节解析
小黑板两枚结果不同的甲状腺结节解析
小黑板肾嗜酸细胞腺瘤解析
小黑板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解析
小黑板皮病性淋巴结炎解析
小黑板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解析
小黑板胆囊腺肌增生症局限型解析
小黑板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解析3
小黑板汗腺螺旋腺瘤解析
小黑板胆囊腺癌中分化型混合型解析
小黑板真正的皮脂腺囊肿!解析
小黑板外毛根鞘囊肿解析
小黑板皮样囊肿解析
小黑板甲状舌管囊肿解析
小黑板回盲部憩室炎解析
小黑板鳃裂囊肿解析
小黑板肝细胞肝癌合并破裂出血解析
小黑板坏死性肉芽肿性脂膜炎解析
小黑板软骨瘤解析
小黑板马松瘤Masson瘤解析
1、上皮样血管瘤,它是一种肿瘤性病变?还是一种反应性病变呢?
上皮样血管瘤,又称为组织细胞样血管瘤,或称为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血管淋巴组织增生。
上皮样血管瘤最初被认为和木村病(Kimurasdisease)是同一种病,而之后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两者的区别。学者Rosai因上皮样血管瘤的内皮细胞呈组织细胞样,有别于木村病,遂于年将之命名为组织细胞样血管瘤,以区别木村病,而后一系列的报道则进一步证实两者的不同。而上皮样血管瘤这一名称,则是由Enzinger和Weiss于年首次采用的,一直沿用至今。
表1:上皮样血管瘤VS木村病。
上皮样血管瘤多见于中青年,男女比例相当(也有文献认为女性多见),好发于头皮、耳周、颈部的皮肤及皮下组织,还可累及眼眶、四肢、骨骼、心脏等部位。
发生于皮肤的上皮样血管瘤一般为惰性的,其究竟为反应性的,还是肿瘤性的病变,尚存争议。上皮样血管瘤是几种常有上皮样或组织细胞样形态特点的内皮细胞增生性病变之一,此类病变还包括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上皮样血管肉瘤,以及一些感染性疾病。
在病理上,上皮样血管瘤主要由①增生血管构成的中央区和②周围浸润的大量炎细胞组成,并可见丰富的嗜酸性粒细胞和有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结合超声表现,病灶中出现的散在片状小无回声区,可能与中央区的增生血管有关,而围绕其周的不均回声,则可能与浸润的大量炎细胞有关。
==华丽丽的结尾==
最后,欢迎大家在本文留言,聊聊自己的看法!
若您觉得还行,还请、+哈,谢谢您啦!
?下期见?
《华斌的超声笔记》第4辑,所剩不多,快去看看吧!~
小于大夫的超声角
转载请注明:http://www.joikp.com/wazz/13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