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随响第61期耗竭的睾丸表皮样囊

白癜风最好治疗偏方 http://m.39.net/pf/a_5066150.html

同声主讲:郭静老师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55岁,触及左睾丸结节2月来院就诊。碰触该结节时有钝痛感,向左腹股沟区辐射。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及血清乳酸脱氢酶均在正常范围。

随后进行阴囊超声检查,使用仪器为E9(美国GE),采用的探头为ML6–15高分辨率线阵探头。超声显示左睾丸内见1个钙化结节,直径约1.3cm,后伴声影,相邻区域见1个楔形低回声区(图1A)。CDFI显示钙化结节周围血流信号增多(图1B)。增强MR显示左侧睾丸内1个钙化结节,结节中心无明显强化,但其周边区域则轻度强化(图2)。

图1,二维超声(A)及CDFI(B):左侧睾丸实质内1.3cm强回声结构,后伴声影,提示钙化结节(↑)。另见1个楔形低回声区与该钙化结节相邻(▲)。CDFI显示楔形低回声区及钙化结节周围血流信号增多。

图2,增强MR:T1WI强化显示钙化结节内无强化,而结节周围区域轻度强化(↑)。(TR/TE:/9.37;厚度:5mm)。

临床医生基于以上影像学表现怀疑存在睾丸恶性肿瘤,遂对患者进行了左侧睾丸切除术。大体病理标本提示为钙化的睾丸肿瘤。镜下显示睾丸局部骨化及纤维钙化,未发现生殖细胞肿瘤。免疫组化:胎盘碱性磷酸酶(—),不支持睾丸恶性肿瘤如精原细胞瘤、胚胎性肿瘤(图3)。

最终病理诊断为表皮样囊肿。

图3,镜下:病变内主要为结节样纤维化、钙化及骨化(↑),与表皮样囊肿相符。与表皮样囊肿相邻处,见纤维化区(FibroticArea),内见僵硬的生精小管及充血血管(▲)。纤维化区旁可见正常的生精小管(*)(苏伊氏染色,x)。

〖病例讨论〗

一、睾丸表皮样囊肿

表皮样囊肿(EpidermoidCyst)是睾丸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约占所有睾丸肿瘤1–2%。睾丸表皮样囊肿最常见于20—40岁的男性患者,大小不等,直径从1cm至3cm,平均直径2cm。病理组织学显示表皮样囊肿内衬完全或不完全的鳞状上皮,外周有纤维鞘包绕,可有钙化或骨化。

当患者或大夫触及阴囊肿物时,一般都会进行影像学检查。表皮样囊肿的典型超声表现为囊肿内部呈薄片样不均回声,表现为低回声与高回声交错的同心圆,又被称为“洋葱卷”或“靶环”样改变;囊肿边界清晰,并有完整或不完整的边缘回声,将囊肿与周边正常睾丸实质相分隔;有时表皮样囊肿中心会有钙化;CDFI:表皮样囊肿内往往无血流信号。

笔者认为,本文病例中钙化结节旁所出现的楔形低回声区,可能对应组织学上的纤维带;CDFI反映病变周边有一定程度的充血。在MR的T1WI上表皮样囊肿通常表现为低信号,中心呈等信号;在T2WI上表现为不均质高信号肿物,周围环绕低信号带。T1WI和T2WI均可见环状低信号带,呈“靶环”样改变,这环状低信号带是由外周的纤维鞘、内衬上皮层及与之相邻的角蛋白形成的。由于病变内无血管,增强MR显示病变内无明显强化。

本例表皮样囊肿,特殊在于其不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和非典型的发病年龄。超声上未表现出“洋葱卷”或“靶环”征象,而是主要表现为1个钙化结节,及相邻睾丸实质内的楔形低回声区。结合超声、MR、病理所见,考虑为耗竭肿瘤(Burned-outTumor)。

二、睾丸耗竭肿瘤

耗竭肿瘤常见于原发性生殖细胞肿瘤,它们往往迅速长大,而无法获取足够的血供,最终发生坏死,回归至睾丸内不可触及的状态。耗竭肿瘤的平均诊断年龄为43岁,高于大多数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睾丸大小可能会萎缩或尚正常,往往在睾丸内可探及瘢痕。

耗竭肿瘤的特点是仅发现广泛的转移,如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等,而未发现明显的睾丸原发灶,往往仅于睾丸内探及钙化或瘢痕,在超声上仅表现为微小的点状钙化灶或片状的粗大钙化斑。

超声及MR在显示耗竭肿瘤上均无足够的特异性。在耗竭肿瘤和既往的创伤或感染的鉴别上,临床病程及既往病史如已知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史,有一定帮助。本文病例中,MR考虑为耗竭肿瘤,而超声所探及的钙化结节周边增多的血流信号,提示可能为恶性或感染。在这种情况下,术前充分了解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相关病史是诊断、鉴别和制定决策的关键!

欢迎大家在本文留言,聊聊自己的看法!

若您觉得还行,还请、+哈,谢谢您啦!

?下期见?

《华斌的超声笔记》第4辑,所剩不多,快去看看吧!~

小于大夫的超声角



转载请注明:http://www.joikp.com/wahl/129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